枫影夜读 #175 Bill Bryson – 《万物简史》

2021年10月15日 · 3 years ago

枫影夜读 #22 - Bill Bryson《万物简史》

今年七月我曾介绍过 Bill Bryson 于 2020 年出版的科普作品——《人体简史》(The Body,简体译名有点离谱),我近来读完作者的另一部畅销作品《万物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感觉十分有趣。已经有一阵子没遇到让我手不释卷的书了。后来出版的《人体简史》在写作风格上跟本作一脉相承,作者擅长以风趣幽默、浅显易懂的文本讲述深奥玄妙的科学原理。大到宏观天体,小到微观粒子,远及宇宙起源,近临人类发展,一场时空远超人类想象力之旅展开,读来酣畅淋漓,令人大呼过瘾。

从书名的“万物”已可看出作者的野心,虽然原文加了个 "Nearly" 但毕竟还是 "Everything"。在作者序中,Bryson 谈及编写本作是因为他在学生时代没学好科学课,自觉科学知识过于贫瘠,于是花三年时间“走遍五大洲是一个国家,阅读了许许多多的书籍、杂志、手稿和专著,向许多世界领先的研究机构不同学科的极为友善而又耐心的专家请教了无数问题。”最终写成本书。

在宇宙的尺度上,人类不仅渺小,而且对宇宙了解之匮乏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自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几乎一切领域都在飞速发展,这也许给了大家一种错觉,即人类无所不知,科学无所不能。

但事实却是,人类不仅所知甚少,而且在宇宙面前根本无能为力。Bill Bryson 在讲述地球陨石坑的研究一章中提到,以人类现在所掌握的科技水平,如果遇到彗星撞击地球事件,不仅无法及时预测彗星的轨迹、撞击时间和地点,而且即便真的预测到了,对此也无能为力。

首先公众可能以为地球上的天文台每天晚上都在扫射整个天空,观察所有能被观察到的角落。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天文望远镜在大多数时候只是盯着宇宙中一个非常小的点,而且能获得的图像也是极其模糊的。不仅 NASA 放出来的各种星球、星云图像都经过艺术家丰富想象力的二次创作,甚至我们课本上的太阳系示意图也是不成比例的(如果按真实比例绘制的话书本要嘛放不下要嘛看不清),可以说跟真正的天文学观测到的图像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即便是我们所在的太阳系,人类也知之甚少。想要在宇宙的尺度上进行全面的观察和预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正好有一个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了一个即将撞击地球的彗星,甚至准确地预测了它的轨迹,人类也拿它完全没有办法。首先我们并未掌握能够飞离地球的导弹,即便我们具备了太空导弹技术,在搭载了人类目前最强核武器精准打击了彗星之后,我们也只是从一个完整彗星的撞击变成漫天花雨式的撞击,而且这些碎石还充满辐射。

另外即便没有彗星撞地球,我们的地球也足够危险到让人类灭绝。比如位于美国的黄石国家森林公园就是一个地球上的超级火山,没人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爆发,但是它一旦爆发,地球将迎来导致恐龙灭绝的那次撞击一样的灾难。人类知道的越多就越知道自己无知。现在的科学,不管在哪一方面都还有无穷无尽的未知等着人类去探索。

跟《人体简史》类似,作者在本书中也提到了很多著名的科学家的故事,比如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些天才的故事与我们在教科书中得到的印象大相径庭。牛顿是个怪人,聪明过人又离群索居,沉闷无趣又敏感多疑。他觉得普通数学的局限性很大于是发明了微积分,但是在27年时间里他对谁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更离谱的是,“真正的科学只占他兴趣的一部分,他至少有一半工作时间花在炼金术和反复无常的宗教活动上。”当然我们不要忘了牛顿生活在十六世纪,那个时代宗教依然占统治地位。

爱因斯坦则在早年经历中看不出天才的迹象,他在瑞士专利局工作了7年,“他很喜欢这份工作:它很有挑战性,能使他的脑子忙个不停,但又不至于转移他对物理学的注意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他于1905年创立了狭义相对论。”但狭义相对论并未让爱因斯坦名扬天下,直到10年后他发表了广义相对论。

科学史上许多为现代科学奠定基础的天才,可能一辈子都是默默无闻的,直到去世多年才被人们发现。牛顿和爱因斯坦已经是少有的在生前功成名之人。每个时代都有无数聪明的人在从事各项研究,而最终能名留青史的实在太少。

读到史前生物大灭绝事件时我想到小岛秀夫制作的游戏《死亡搁浅》(Death Stranding)。读到冰期、彗星撞地球、黄石公园火山喷发等灾难研究时好莱坞有太多这样的电影。读到人类学目前掌握的的化石资料之匮乏,以至于人类的发展史几乎大半建立在想象力之上时,我一方面深觉当下人类所知实在太少,另一方面又为后来考古学每年的新发现感到欣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个世界这样严酷,人类要生存下去只能愈发坚强。

从宇宙的时空尺度看仿佛一切都没有意义,但也许所谓的“意义”可能从来就不曾存在过呢?

2021.10.14

关于翻译

本书的简体翻译大体上是比较流畅易读的,选词也比较用心,书本前部也声明邀请过许多学界的专家帮忙校对,非常不错。

但是 Bryson 的原文使用了大量的破折号作转折、补充表达,也常用非常长的句子。在英文中也许是个常规写法,但是翻译成中文经常让我跳出当前的思路,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才能很好地接回原句。

另外还有些翻译非常的奇怪,虽然不多,但偶尔出现的时候还是感觉很违和,比如:

The scheme failed because there were no pearls and anyway Norwood’s bell didn’t work, but Norwood was not one to waste an experience.
这个计划没有成功,因为那里没有珍珠,而且诺伍德的潜水钟也不灵,但诺伍德是个不愿意浪费一次经历的人。

虽然如此,但整本书的翻译不影响主旨,这些瑕疵只要接受了就可以流畅阅读了。

关于本书

  • 我的评分: ⭐️⭐️⭐️⭐️(4/5)
  • 标题: 万物简史
  • 英文标题: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 作者: Bill Bryson
  • 译者: 严维明 陈邕
  • 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 出版年: 2017年9月1日
  • ASIN: B01L8UPTNS
  • 版本: Kindle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