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影夜读 #168 – Bill Bryson “The Body” (《人体简史》)

2021年7月23日 · 3 years ago

枫影夜读 #15 - Bill Bryson "The Body" (《人体简史》)

《人体简史》是一部既硬核又有趣的科普作品,Bill Bryson语带幽默的写法让本作读起来十分轻松有趣,值得一读。

我所阅读的是文汇出版社的简体中文版,原作标题The Body: A Guide for Occupants被翻译为《人体简史:你的身体30亿岁了》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出版社强行使用“简史”为名可能是为了跟作者之前的作品《万物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挂钩形成系列,我以为这种做法并不合适。另外目录中的章节标题简体也差得比较多,故此前置声明,希望读者朋友们不要受其影响。

作者Bill Bryson原名William McGuire Bryson,美国人,出生于1951年。他年轻时在美国德雷卡大学读了两年之后就开启了间隔年,两次到欧洲旅行。旅途中他在打工的医院里认识了一位名叫Cynthia Billen的护士,后来Cynthia成为他的太太。1975年他们回到美国以便Bryson完成他的学业,两年后他们搬到了英国生活。

定居英国二十多年,Bryson打算回美国生活,于是在搬家之前他进行了最后一次旅行,并写成旅行笔记于1995年出版。这部作品叫 Notes from a Small Island。出版后广受英国人民欢迎,Calrton Television甚至还基于本书制作了电视节目。

Bryson本人也以此成名。他除了写旅行游记之外也写历史故事和科普作品,The Body 是作者2019年出版的关于人体方方面面的科普。现代人可能已经习惯了生病就去医院,医生就会把你治好。仿佛现代医学无所不能,其实不然。阅读过程中我最常读到的就是:

这是科学无法解释的部分。

这让我想起Atul Gawande写的 Being Mortal (简体译为《最好的告别》)。现代医学无能为力的地方数不胜数。不过比起 Being Mortal 中因为癌症带来的生离死别,Bryson在本书所写多为神秘而有趣的细节。比如关于“痒”这种感觉,像蚊虫叮咬、皮疹这种瘙痒很容易解释,但是还有更多的“痒”是莫名其妙的。比如最令人发狂的“幻痒”,“通常伴随截肢出现,可怜的患者在根本没法抓挠到的部位(因为该部位已经被截去)产生持续的痒感”。想想就可怕。

又或者人类的嗅觉,也是一种神奇的感知方式。这种感知方式不经过下丘脑介导。“出于未知的原因,每当我们闻到某种味道信息会直接传递到嗅觉皮层,嗅觉皮层又靠近塑造记忆的海马体。一些神经科学家认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某些气味能强烈唤起记忆。”

书中反直觉的科普知识点比比皆是。我想可能医学生在上课时均已学过,但对于没在医学院上过课的我来说,这些小知识非常有趣,甚至让我回忆起小时候读《十万个为什么》的感觉。

这本书另一个引人入胜的特点是,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并对当前流行版本的错谬进行了纠正。比如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elming)发现青霉素的故事。通常的版本认为青霉素的发现是一种偶然,当时弗莱明离开实验室去度假期间,一些来自青霉属的霉菌孢子飘进了他的实验室并降落在无人看管的培养皿上。弗莱明出发前正好没有清理培养皿,那个夏天又正好比较凉爽适合孢子生长,弗莱明的假期正好长得足够孢子长大。等弗莱明回来的时候他发现培养皿中的细菌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就这样“正好”发现了青霉素,是个“奇迹”。但是弗莱明后来也没能好好利用自己的发现,直到多年以后才由其他人把他的发现变成可供使用的药物。

这个版本的故事里弗莱明看上去有点“蠢”和“好运气”。但事实上落在弗莱明实验室的霉菌在伦敦是很常见的,所以在培养皿里扎根生长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值得称赞的是弗莱明认真研究了在这个培养皿里发生的现象,换作一个比较粗心的科学家可能回到实验室就把培养皿清洗掉了。而且弗莱明尽职尽责地报告了自己的发现,甚至在期刊中发表了这对抗菌的意义。只是当时要把这项发现变成可以生产的药物需要大量的科研技术支持,而弗莱明那会已经是一个事业有成的杰出科学家了,他手头还有其他更重要的课题需要去研究,所以这件事就暂时搁置了。

我喜欢Bryson在讲述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故事时严谨的态度。在另一个故事“链霉素发现”的故事中,学生阿尔伯特·沙茨(Albert Schatz)认为土壤微生物也许能带来另一种抗生素,于是他致力于研究最终研制出了第一种能够消灭革兰阴性菌的药物——链霉素。“这是20世纪微生物学最重大的突破之一。”

但是呢,这项荣誉却被他当时的指导员塞尔曼·瓦克斯曼(Selman Waksman)“窃取”了。1952年,塞尔曼·瓦克斯曼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生享誉无数,1973年瓦克斯曼去世时多份讣告称他为“抗生素之父”。Bryson在书中称“这是现代科学史上最不公正的一件事”。直到瓦克斯曼去世20年后,美国微生物学会才邀请沙茨发表演讲,表彰他的贡献以弥补过失。而会上授予沙茨的却是“瓦克斯曼奖”,非常讽刺。

Bryson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各种医学界里程碑式的故事构建了这本“十万个为什么式”的科普,轻松惬意又让读者有所收获。如果读者朋友没有研习过医学课程的话,本作还是值得一读的。

关于翻译

关于书名和章节标题的刻意修改这里不再赘述,各位读者自行忽略中文版标题即可。本作整体行文的翻译很好,人名也都有括号标注,比较用心。

不过我再单独提一个令我不满的地方。在本书第十七章,章节标题是“Into the Nether Regions”,字面意思就是“来到下面的地方”,这一章主讲生殖系统。但是简体中文被翻译成“进入不可描述的地带:Y染色体将在460万年后消失”。

随意地篡改标题,在原标题后面用冒号后强行加戏这种做法虽然令人讨厌,但是如果影响不大也就算了。然而“不可描述”这四个字却让我联想起近来在视频字幕上常见的“拼音字母缩写”,比如把中国写成“ZG”之类的。两者同样引起我的强烈不适,我为在正式出版物中见到这样的文字表达感到遗憾。

关于本书

  • 我的评分: ⭐️⭐️⭐️⭐️(4/5)
  • 标题: 人体简史
  • 副标题: 你的身体30亿岁了
  • 原作名: The Body: A Guide for Occupants
  • 译者: 闾佳
  • 作者: Bill Bryson
  •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 出版年: 2020-6-1
  • ASIN: B08BLJ3WZ6
  • 版本: Kindle版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