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最近在外出差,所以欠了一周的读书(笑)。在开始今天的“每周读书”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个在日本非常有名的少年犯罪案件——女子高生コンクリート詰め殺人事件(女子高中生水泥埋屍案)。
1988 年 11 月至 1989 年 1 月,日本东京足立区几个未成年少年(日本法律规定 20 岁成年)对一名女高中生进行绑架、监禁、强奸、谋杀最后藏尸,事件之严重,手段之残忍令人震惊。最早知道这个事件是枫影还在上学的时候,在网络上偶然看到鎌田洋次改编的漫画,结果越看越沉重,令人又恨又怕。恨的是罪犯的手段太过残忍,即使是漫画也令人难以置信,怕的是为首的少年以威胁恐吓的手段逼迫其他人协同犯罪,这种校园霸凌的事情在学校里面非常普遍,让枫影想起小时候被欺负的情景,心有余悸。这个案件本身已经极具震撼力,而由于犯罪的全是未成年人,在日本少年法的保护下,被告的量刑很轻,一审给了 17 年、8 年、5 年和 2 年,而事实上被告一般监禁几年后就可以假释出狱了。受害者家属不服判决而上诉,终审基本维持一审判决,这样的结果在当时掀起激烈的讨论。而且由于少年法的保护,几个被告的名字是不公开的,后来才由《周刊文春》曝光了罪犯的所有个人信息。(详情可以参考维基百科,或者知乎话题日本最凶残的杀人案件是哪一件呢?)
少年法的出发点是道德至上:
“这个世界多一个好人就少一个坏人。”
“未成年人心智还未成熟,需要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很多人也许觉得这样的想法有道理,但那只是因为事件没有发生在你身边,假如被害者就是你或者你的亲朋好友呢?你还能这样轻松地作出给加害者自新机会这样崇高的宽容吗?相信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想要杀死凶手”这样的心情恐怕会自然而然地浮现起来。2014 年东野圭吾的作品《虚无的十字架》就讨论过废除死刑的话题,被害者家属的心情谁来照顾呢?当时这部作品枫影觉得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导致结尾模棱两可,而就死刑与否来说,其实话题的重量还不够沉重。
本周我们介绍 2004 年东野圭吾出版的《彷徨之刃》,内容涉及少年犯罪,手段之残忍,犯下罪行之数量,足以令人义愤填膺,假如你是受害者的父亲,亲眼看到自己的女儿被凌虐致死的录像带,而由于少年法的保护,两个犯罪少年却可能被判决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不会曝光姓名,监禁两三年后就可以假释,这种情况下你的心情会是怎样?你怎么可能相信法律是保护受害者的,怎么可能相信警察是站在正义的一边的?
带着这样矛盾与绝望的心态,受害人的父亲长峰重树踏上了为女儿复仇之路。长峰是成年人,如果真的复仇成功杀了两个犯罪少年,法院的判决绝对不会手软,而且即使复仇前就被捕,还将面临蓄意杀人未遂的指控,量刑也不轻。但是如果犯罪少年自首,基于少年法的保护,他们只需要在感化院呆上两年就可以出来了,到那时,这个社会已经淡忘了这个案件的存在,罪犯的名字也不会公开,移居到别的城市又可以重新开始,这个社会的法律到底保护的是被害者还是加害者呢?
在《彷徨之刃》中,作者的态度不像《虚无的十字架》一样摇摆不定,而是一开始就认为现在的法律,不仅是少年法,都太过偏袒加害者了。就连负责调查案件抓捕长峰的警察内心也是万般纠结,论职责抓捕杀人犯是警察应该做的事情,但是一旦把长峰逮捕归案,罪犯就可以像没事人一样伤害了他人却逍遥法外,这个世界是怎么了?作者通过这部小说对少年法过于保护罪犯这个话题发出强烈的声音。
东野圭吾的小说多数都是三幕结构,开篇就是第一幕,以事件的发生为契机把故事推入第二幕,主角如果是警察或者侦探则面临棘手的破案过程,第三幕自然是以重要线索为转折,把故事推到揭示真相的最后阶段。在《彷徨之刃》中,作者依然采用三幕剧结构,以女儿参加烟火大会后迟迟不回家最后发现被弃尸为重要事件,把主角长峰推进复仇的不归路。第二幕开始后,本来应该代表正义的警察,却内心万分矛盾,逮捕长峰到底是对是错呢?故事的主线就是长峰和警察比拼哪一方先找到凶手,最后以长峰的复仇和警察的抓捕进入尾声把故事推到最高潮。这部作品是 2004 年出版,《嫌疑人x的献身》是 2005 年出版,2006 年拿奖,相较之下,这部作品的诡计没有《嫌疑人》那样深刻,但此时毕竟是作者迈向创作巅峰的时期,抓住的话题已足够吸引读者,诡计的设定几乎只是辅助,可以说这部作品和推理小说已经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不失为一部吸引读者的畅销小说。
总的来说《彷徨之刃》的话题是比较有深度的社会话题,结构与叙述都有东野圭吾一直以来的流畅易读,算是一部不错的作品。但是推理诡计的设定在这部作品里显得很弱,可以说这部作品已经不是推理小说了。
16.06.17/下午
于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