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影夜读 #10 希望和悲伤 《肖申克》和《追风筝的人》

2011年2月16日 · 14 years ago

2022-08-20 原《每周读书》系列更名为《枫影夜读》

这是我最近看的两本书,《肖申克》全名《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赎》是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
《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则是一个阿富汗人写的,是以阿富汗为背景的悲伤的小说。也有同名的电影。

这两本书都讲述了很好的故事。
《肖》把监狱这样一个黑暗的地方变得跟自由的世界似的。一切都源自于内心深处的希望。
主角安迪从不向任何人低头,他心中怀有希望,他抵抗那些“姐妹”时候是,找瑞德弄来一把锤子磨石头的时候是,同狱警斗争竟然给同事获得啤酒的时候是,办出最好的监狱图书馆的时候也是。他是一个“人”,他帮典狱长洗黑钱,帮狱警报税,从而换取某些照顾,是一个做着神奇而又肮脏事的“人”。他办好监狱图书馆,还教育狱友读书并获得高中文凭,是一个做着不寻常的事情的好人。而他越狱的时候,大概也就没人会觉得是多么神奇的事情了。尽管监狱里面没有神话,但是他这个人本身就已经是一个传奇。

《追风筝的人》击中人类内心的共同情感,友情,亲情。他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家庭,当然母亲难产是一个缺陷。但是父亲是一个几乎完美的人,他孔武有力,是个成功的商人,为人正直,帮助他人从不求回报,在喀布尔受尽大家的爱戴。然后是主角,他生活在无忧的环境里,有一个对他很好很好的朋友,或者仆人,哈桑。接着作者要一个一个敲碎这些美好。
先是告诉我们哈桑和主角收到坏人哈塞夫的欺负,当然那次逃脱了。然后告诉我们主角赢得了斗风筝大赛,使得父亲很高兴从而能稍微缓解一下父子之间冷漠的关系。就在我们高兴的时候来个转折,哈桑被哈塞夫围住了,在帮主角追风筝的时候,主角追过去看到了,但是没有挺身而出。这一幕,主角的心理斗争描写很精彩。他害怕被哈塞夫欺负,但是不忍心看哈桑受欺负,他害怕失去哈桑追的风筝从而失去刚刚有好转的父亲的温和。总而言之他袖手旁观了,尽管是留着泪的。哈桑被哈塞夫鸡奸了。
从此主角的生活就变了。哈桑在主角受欺负的时候挺身而出毫不犹豫但是主角没有。他让哈桑受了多大的伤害!他开始避开哈桑,以免自己内疚。于是终于到了栽赃哈桑诬陷哈桑偷窃从而把哈桑赶走的地步。哈桑只能承认自己偷窃,如果他说出实情那么主角就要受罚,他不希望看到主角受罚。到这里,已经是一个破碎的世界。
然后阿富汗政变了。父亲带着主角逃到美国。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在听到哈桑偷盗的事情的时候他直接说我原谅你了,在逃亡路上看到关卡士兵要对同行的妇女无礼时他冒着性命危险挺身而出……于是作者要敲碎父亲这个完美的人了。他先是把父亲丢到美国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当加油站的工人。这已经让父亲很屈辱但是这还不够破碎他又让父亲得了癌症,父亲一辈子跟熊搏斗,终于还是败给癌症。
而后主角娶妻,妻子不育亦是,他后来因缘回到白沙瓦见故人最后一面得知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的时候,又一次破碎。
他这一辈子都生活在那个谎言的阴影下,他这下回到阿富汗了,哈桑却被暴政杀死了,留下一个孤儿。这回主角不再软弱,他拼着性命危险回到喀布尔,救出孤儿,而自己也浑身是伤——拜那个当年欺负过自己的哈塞夫所赐,而哈塞夫也丢了一只眼睛。
他带着孤儿索拉博,想尽办法要领养他,但是移民局不肯放行。他不得已得先把索拉博送到一个孤儿院再耍些手段办理出境手续。但是可怜的索拉博在喀布尔的孤儿院早已受尽屈辱,而且被哈塞夫买走后更遭到性虐待,对于孤儿院抱有极大的恐惧。他让主角保证不再让自己回到孤儿院而主角也保证过了,但是主角反悔了。
索拉博原本的希望破灭了,他只有去寻死,一个小孩,寻死。另一个破碎的美好。
终于他把索拉博抢救回来之后,索拉博对于一切都厌倦了,他希望回到过去的生活,但是已经回不去了。他们回到美国。主角再一次去放风筝,带着索拉博。想起那时候,和哈桑一起的故事……

看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人物和情节的关系。当然或许会有人说在写作的时候跟着条条框框来不是什么好事但是要知道,会写作的人他们本身不需要查这些东西来进行写作,写作的方法早印在他们脑海里,几乎是潜意识层面的发挥。这是废话了。
无论《肖》也好《追风筝的人》也好,情节,也就是故事,本身都是美好的,动听的故事,而这些美好都是基于对人物的成功塑造之上的。安迪是一个心中充满希望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聪明的人。所以他不会屈从,也不会因为洗黑钱犯法就不去涉足,更不会因为监狱的墙很厚就不去挖。
阿米尔是一个软弱的人,他渴望父亲的爱,同时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不敢挺身而出去帮助哈桑因为一个普通人面对这么强大的敌人当然会害怕。他回去编造谎言是因为他本身不知道这个谎言会给别人造成多大伤害,他还是个孩子,同时他内疚。更重要的是,他希望独占他父亲的爱。
父亲是一个勇敢正直的人,一个聪明的人。他也内疚也背叛自己的好朋友,也爱自己的孩子。他的心里也很矛盾。他自尊心和正义感很强,逃亡的时候路见不平,也不管双方力量是否悬殊但是作为一个男人他要挺身而出,即便后来面对癌症他也毫无惧色。
哈塞夫戏份不多,但是一个坏透了的人。坏透了就是一切以自己的娱乐为中心,用尽一切手段来满足自己,而且不会意识到自己是错的。
有了这些人物,那么故事应该怎么发展就只能是由这些人物本身来决定了,他们应该说怎样的话应该做怎样的事情是否合适,人物设定就是标准。
于是对比一下许多过分强调情节的作品,比方小说中的人物都是除了爱情就啥也没有的,那么我们就不难发现为什么很多人称这些作品是肤浅之作了。一切故事背景也好,一切修饰的语言也好,只是为了能更好的更流畅地展开故事,只是为了能更鲜活地表现人物而已。

1、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是一个监狱,关的都是谋杀罪级别的重型犯人。银行家主角安迪被控谋杀自己的妻子和情人而入狱。作者描述的视角是第一人称,以同牢的瑞德作为叙述者。
安迪跟其他的犯人不一样,他是一个心中充满希望的人。监牢里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时间。监狱里没有神话,文弱的安迪当然打不过人多势众的“姐妹”,常被性骚扰但是绝不屈从。不过我觉得安迪已经是一个神话,在牢房里打磨石头度日而不是跟别人一样抽烟喝酒变“姐妹”,在一次修屋顶的活时同狱警周旋竟然给所有人啤酒喝享受一会儿“做人”的感觉,还在监牢里面办图书馆获得狱外的资助……
这本书说的就是安迪的传奇,而我觉得最神奇的不外乎最终的越狱。本来就是无辜被关入监牢的安迪终于冲出牢笼,奔向自由。
这是一个美好的故事,有人说这故事很励志,而我却认为它不过是个美好的故事而已,小说就是小说。

2、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賽尼(英語:Khaled Hosseini),阿富汗作家,在美国,用英语,写出他的第一部作品,然后,火了。这是作者。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完全不像《肖申克》一样美好。但是悲剧往往更能动人,对吗?故事的时间跨度从主角小时候到他老了,三代人,故事的空间跨度从阿富汗一直到美国。主角阿米尔,其父,其“好朋友”——仆人哈桑,还有个重要的反派坏人哈塞夫。
故事就是围绕这几个主要人物展开的。主角自幼丧母,父亲是孔武有力的男子,同时也是成功的商人,正直的绅士,是主角自小的崇拜。但是尽管主角苛求自己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却一直无法做到。哈桑是主角的仆人兼好友,但是因为是仆人,主角始终无法承认他是朋友。但哈桑一直对主角忠心耿耿。主角跟父亲的关系不好,因为他觉得自己跟父亲相去太远,想来父亲也对此抱憾,为了消除两人的鸿沟,主角努力并且艰难地在斗风筝大赛上拿到了冠军。而哈桑在帮主角追掉下的风筝的时候被坏人哈塞夫欺负(鸡奸)了。主角在小巷子看到了但是不敢挺身而出,因为他害怕。
从此生活变了,他不敢跟哈桑说话因为自己内疚。后来他受不了了编了个谎言说哈桑偷他的东西。哈桑含泪承认了因为如果哈桑说出实情那么主角要受罚。然后哈桑和其父亲哈里离开了。自此,主角一生要承受的罪孽埋下,他因为这个谎言内疚一生。不久,阿富汗战乱,父亲带着主角逃亡到了美国。父亲后来得癌症了,最后的时间里帮主角提亲办了婚事,终于逝世。婚后数年,一直没有孩子,后来才发现妻子不育。再过不久,他收到白沙瓦故人来信,称病危。他飞回去看他,从而知道了其实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兄弟的事实。而哈桑已经死在塔利班的暴政之下了。他拼了性命回阿富汗喀布尔救回哈桑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