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影夜读 #159 角田光代 - 《坡道上的家》

2020年11月2日 · 4 years ago

枫影夜读 #6 - 角田光代《坡道上的家》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来,这本书有着日本文化中典型的欲言又止,顾左右而言他的风格。《坡道上的家》讲述的是日本一位普通家庭主妇里沙子的故事,他们家住在东京一个小山坡上,与丈夫阳一郎育有一个两岁大的女儿文香。

这个年纪的小孩正式号称“小恶魔”期的时候,虽然自己一个人带小孩很累,但日子过得还算平静。直到有一个,一封来自法院的信开启了本书的故事:里沙子被选中要去当候补陪审员了。而且很快她就要开始旁听第一个案子,这意味着在工作日她必须先把女儿送到住在浦和的婆婆家,然后再到法院参加庭审。(日本的铁路交通十分发达,即使住在东京涉谷,单程前往也只需一个小时)

好巧不巧,这个案子是一起“虐婴致死案”:三十几岁的全职太太水穗,将八个月大的女儿扔进了放满水的浴缸里。本书采用双线叙事,审理案件的过程中通过被告人的供述道出水穗家庭的故事,同期参与陪审的里沙子则随着案情的展开,逐渐回忆起自己怀孕生子时的种种艰难,内心产生了极大的波澜。

小说篇幅不算很长,26万字中包括了八天公审与一个周末。作者角田光代在表达人物心理细节上十分到位,手法多样,既有精准的独白,亦有文笔清雅的侧写。

比如里沙子因陪审一事和丈夫的关系变得敏感时,作者安排了这样一幕:

里沙子心想公交车怎么还没来,一回头,发现阳一郎正站在早已变长的队伍中。她吓了一跳,心想他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莫非又怀疑我了吗?要是被他发现购物袋里有啤酒,又会被怎么数落呢?各种思绪一并涌入脑海,心跳也因此加速。这样真的很奇怪,看到老公会胆战心惊是不正常的——里沙子这么告诉自己,心跳却越来越快。

虽为心理活动之直叙,却兼备起承转合,短短数句之间,完成从惊讶到担忧到自我安抚的转变。不过相较之下,本作直叙心意的部分还是少数,多数是人物动作与所处环境之侧写。

比如在公审第三天,里沙子随着案件的展开慢慢觉察到自己遇到的问题时:

里沙子愣愣地眺望对面那扇灯光不断流逝的车窗。窗上映着自己疲惫的脸,映在窗上的脸缓缓变化着模样,一下子变成水穗,变成真琴,又变成在电车上看到的那些女性。

从恍惚疲态到觉醒,再到自我意识的投射,这种不言自明的描写是我个人很喜欢的风格。日本文化中的欲言又止给日本文学带来很多这样的写法。无论是川端康成还是夏目漱石,或者更加极端隐晦的青山七惠,皆有这样的表达。随之而展开的情绪渲染饱满真实,沉浸其中十分迷人。

全书通读下来,我以为这是作者写作手法上最为精妙之处,借由里沙子的内心转变,展示了一个普通日本主妇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这种个人内心所承受的巨大的压力,以及来自外界的看似轻描淡写的却令人挥之不去的不解,若非经由当事人的主观内心视角来剖析,恐怕会被当做“大惊小怪”而忽视掉吧。

在小说中,里沙子在审理过程中与被告人将心比心,自己怀孕前后来自家庭保健员的关心到底是真诚还是监视?来自婆婆的建议和补品到底是关心还是指责?来自丈夫的不解和贬低是自己真的做得不好还是丈夫自己的不自信?文香对自己的无理取闹和对丈夫的百般顺从是自己没做好母亲的角色还是所有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凡此种种,历历在目。看似琐碎的小事日渐累积,自己的自信如同被告的水穗一样,不知道被谁给夺走了。只是自己还算幸运,坚持了下来,可是水穗没有这样的机会,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但是,水穗在供词中说到当时发生的事情她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只知道被丈夫摇醒的时候孩子已经在水中死去。所以凶手真的是水穗吗?

里沙子对水穗的分析就是对自己的分析,对水穗的审判就是对自己的审判。“家庭主妇”一职看似令人羡慕,实际一点也不轻松,作者借两位境遇不同的主妇引发了深刻的思考。这是本书的优点,同时也是本书的缺点:作者提出了问题,却没有给出解决方案。

甚至连暗示也显得那么模糊,于是结局令人难受。说得好听叫“开放式结局”,说的不好听就是“虎头蛇尾”。庭审结束后,里沙子是选择勇敢地面对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还是回到原来的漩涡之中,继续消磨自己的自信呢?丈夫阳一郎用只有两人才听得懂的讽刺暗示自己做不来陪审员的工作时,是故意打压的冷暴力,还是因为阳一郎自己也很紧张呢?作者没有给出答案,最后一幕里沙子走向穿着白色衣服的女人时,那人应该是审判结束后走出法庭的水穗。

我更愿意相信她的脚本是鼓起勇气后的坚定,走向水穗是对自己的觉醒,是去正面迎接自己的磨难。

2020.10.31/于自居

参考资料

  • 我的评分: ⭐️⭐️⭐️⭐️(4/5)
  • 标题: 坡道上的家
  • 原作名: 坂の途中の家
  • 作者: 角田光代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 2020年1月2日
  • ASIN: B0832HYGYP
  • 版本: Kin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