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影夜读 #116 天才辈出的时代——《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

2016年3月30日 · 8 years ago

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

可能我们今天太习惯现代艺术形式的自由与主题的高深莫测,动辄为了世界和平,控诉战争,重建信念,再加上当代各种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科技艺术等等名目令人眼花缭乱,仿佛只要看不懂的东西就可以称之为艺术了。如果我们以这样的角度去看古代艺术,就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距离感,其实在艺术史上,绝大多数艺术品都没有这些高深玄奥令人费解的东西,大部分传统的视觉造型艺术(绘画、雕塑与建筑)在创作当时都有非常直接的目的。往往是付钱的人(赞助人)要求艺术家给他制作一件雕塑,或者建造一座公馆,这种时候艺术家其实更像是一名「工匠」,而不是「追求某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灵魂的疯子」。

但是,即便是坐在办公室整天日复一日重复着毫无意义的体力活的白领,只要心中还怀有热情,都会想把手头的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志,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做好,这也是今天许多创业团队共同的信仰与动力。历史上名垂青史的艺术家之所以与众不同,正是由于他们内心追求理想的美的热情,强烈到常人难以企及。在比较不幸的时代,艺术家可能为了追求理想食不果腹离乡背井,比如逃离尘世躲进荒蛮的高更。而在幸运的时代,艺术家得以栖居在保护着的羽翼之下,尽情地地挥动画笔与刻刀,自由自在地追求心中所想,比如古希腊鼎盛时期的雅典,比如统治整个欧洲大陆的古罗马帝国,比如本周的主题——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

上周我们讲到《剑桥艺术史:中世纪艺术》一册,中世纪早期是罗马式风格,中后期发展出象征神性的哥特式艺术,这段时间的主题就是基督教,就是神。为了基督教,人们踏上朝圣之路,到圣徒殉难之地朝拜,其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朝圣」当属十字军东征。前后持续了近 200 年的十次十字军东征,不管后世的评价如何,客观上它还是让处于交通要道的意大利地区发达起来,给当时处于第三世界的欧洲带来阿拉伯帝国先进的文明与科技。但是如我们上周提到的,这时期的欧洲事实上还没有形成民族国家的概念,还是一帮贵族在互相争夺,皇室一联姻就可以合并两个国家,嫁个女儿就能送掉一大块土地。欧洲真正形成现代国家的形态,是在三十年战争结束,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各国划分地盘,确立了国家主权之后的。三十年战争以前各个国家都是打一阵歇一阵,歇一阵又打一阵。战争既给当时繁荣的商业带来灾难,也带来巨大的商机。14 世纪早期,英法两国暴发百年战争,英王爱德华三世向佛罗伦萨两家银行巴尔迪和佩鲁齐银行借了一笔巨款用于打仗,这两家银行也因此获得了一大堆对英国贸易的特权。但是后来爱德华三世拒绝还贷,一下子佛罗伦萨两个银行就破产了,这场破产触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佛罗伦萨经济崩溃,连带也影响到欧洲近一半的人口。再加上当时在欧洲开始蔓延的黑死病和饥荒,三分之一的欧洲人口死于黑死病,整个世界昏天暗地,惶惶不可终日。当时佛罗伦萨有许多人逃离城市,到郊区去躲避瘟疫,在这样的背景下,文艺复兴的先驱薄伽丘写就了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开创欧洲短篇小说之先河。这部短篇小说集讲的就是黑死病蔓延之际,逃到郊区的十个男女青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打发时间的事情。故事内容荒诞露骨,极具讽刺意味。后来 1971 年意大利导演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根据这部小说集拍摄了同名电影,电影里很好地还原了当时那不勒斯的社会环境,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看这部电影,电影中的人物着装一定能让你回想起中世纪油画作品中的人物。

黑死病过后,幸存下来的人得到更多的财富与食物,瘟疫发生期间教会的无能使人们失去对教会的信心,而这时教皇从克雷芒五世被法国国王掳走,这个教廷被转移到法国的亚维农,而在罗马的教皇则由神圣罗马帝国与英国支持,天主教教会分裂成两派。于是在既没有君主集权又没有教皇严格管制的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成为事实上的统治者。在经济景气的时候商人会倾向于把资金迅速投入资本市场,但是在经济崩溃的 14 世纪,美第奇家族则把财富投入到文化与艺术当中。于是在美第奇家族的保护下,艺术家们得以无忧无虑地学习、研究、创作,这批受到培养与赞助的艺术家包括文艺复兴最顶尖的三位大师: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文艺复兴。

历史的发展总是连续的,自然界没有突然质变的东西。文艺复兴也一样,从哥特式艺术到早期文艺复兴再到盛期文艺复兴,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黑死病的最终结果是恢复对人、对自然的信念,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艺就是对人与自然的礼赞。文艺复兴之前就已经有许多艺术家与学者在研究古典文艺了,但还不算主流,直到东边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把拜占庭帝国灭了,一大帮拉丁语学者逃到意大利来,整个研究古希腊罗马艺术的风气才开始兴盛起来。古典文学与艺术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追求的理想。当时许多艺术家为了跳出传统艺术的桎梏,往往需要从科学、哲学、几何、数学中寻找理论突破,从雕刻、绘画与建筑中寻求实践创新,所以当时全才的人非常多,是个天才辈出的时代。达芬奇,就是所有天才里面最突出的一个。

达芬奇作品

达芬奇既是画家,也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學家和作家。1481 年达芬奇让美第奇家的洛伦佐写信引荐给米兰的统治者,他到米兰后,整个宫廷为之倾倒,不仅因为他是画家,更因为它是一切技术问题的顾问。达芬奇终其一生用左手镜面书写,他画过大量的草稿,但是留下的真正成画的又非常少,现存的作品不超过十五幅。保存在巴黎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作品,给米兰道明会院作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则是最负盛名的宗教画之一。达芬奇的画作有一种神秘的气氛,构图始终完美,对自然的科学观察使他的画作充满真实感,《最后的晚餐》是透视法的杰作,《岩间圣母》背后大团的岩石则加强了画面的中心与深度,在突出圣母的地位的同时又透出一种神秘与幻想的气息。文艺复兴除了达芬奇还有提香,还有波提切利,还有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毫不逊色的大师们,但是这些人刚好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天才辈出的时代,能与达芬奇比肩的,也只有把古典主义发挥到至臻完美的拉斐尔,以及突破了文艺复兴的桎梏,在最后一刻开创了下一个时代艺术的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作品

拉斐尔是个早逝的天才,既是画家,也是建筑师,三杰当中他是出生最年轻的一个,他上过达芬奇的课,学过米开朗基罗的画。青年时期跟着老师佩鲁吉诺而作的《圣母订婚》已经可以看出他绝妙的构图技巧给画面带来的和谐与平衡。1509 年拉斐尔受命为梵蒂冈使徒宫作的湿壁画《雅典学院》是他的巅峰之作,在这幅画作中,拉斐尔把古希腊、古罗马以及当时欧洲的哲学家、艺术家与科学家全部放到了一起,整个画面和谐愉快,温和而优美,洋溢着对人类智慧的赞颂。如文艺复兴时期写《艺苑名人传》的瓦萨里所说,如果文艺复兴是向完美之峰的攀登,而哥特式艺术、早期文艺复兴和盛期文艺复兴是攀登路上相继而来的三个阶段,那么只有米开朗基罗一人登上了顶峰。拉斐尔没有花力气去做最后的攀登,而是把文艺复兴的艺术形式表现得最经典、最透彻、最完全,为艺术设立了一个永久性的登山大营。1520 年这位可怜的天才在罗马病死,时年 37 岁。

米开朗基罗是三杰当中最长寿的一位,1475 年生于佛罗伦萨,到 1564 年在罗马去世,享年 88岁。米开朗基罗是雕刻家、画家、建筑师与诗人,他的「大卫」雕像举世闻名。还在襁褓中的时候米开朗基罗就由奶妈代养,这位奶妈的父亲与儿子都是石匠,所以米开朗基罗自小就接触石头,他对石头的敏感给了他无穷无尽的艺术灵感。他曾说:「雕像早已蕴藏在石头里面,他所做的只不过是把多余的部分拿掉而已。」米开朗基罗 1534 年受命西斯廷礼拜堂创作壁画的时候,欧洲已经开始宗教改革运动(1517 年),从天主教会分裂出新教,天主教的权威与地位受到极大挑战。1527 年神圣罗马帝国一支没有军饷的军队发生哗变,洗劫了整座罗马城,罗马教皇威望大减,惨无人道的洗劫给予文艺复兴的人们一记沉重的的打击。原本相信人文主义,相信由人可以管理、创建一个更美,更公平的社会的美好愿望,在这场灾难中化为乌有。当时的教皇,亟需一件具有震撼力的,能收服人心的作品来重新唤起人们心中对天主教的信心。1541 年,米开朗基罗的巨作「最后的审判」揭幕了。整个欧洲为之震动,当时瓦萨里还专程从威尼斯赶到罗马,就为了亲眼看一看这幅旷世巨作。

最后的审判

画面上,一群比真人还大的人争先恐后、你争我夺。在基督教的世界里,人生而有原罪,末日审判就是要把有罪的人投入地狱,把获得救赎的人带进天堂。末日审判记录在《圣经》新约的最后一章——《启示录》里面,是基督教最为重要的一日子。没有人见过也不可能见过末日审判,米开朗基罗在这幅画作当中倾注了他全部的艺术热情与情感,画中所有的人物带着殉难与行山的标记,紧紧拥围在有史以来最大的基督像身边,基督是整幅作品的核心,人们向他寻求报复,而他毅然决断地举着手,仿佛要停止一切混乱,停止报复和激愤,背叛和冲突。整个文艺复兴在基督决绝的手势当中画下一个完美的句点。

这幅巨大的壁画宽 1370 厘米,高1200 厘米,观者从下往上仰望,在蓝色的无穷空间里人们看到的不是线性的透视而是宇宙的透视。整幅作品中细部的单个故事精彩纷呈,融合在一起又浑然无间。米开朗基罗笔下的上帝深不可测,他超出人间的激情和恐惧,也超出人间的善与恶,他有他自己的正义,他自己的天国法规,全不被人的心灵所理解。

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直接突破了文艺复兴的规范,开创了下一个世纪的风格——巴洛克风格。无论看哪一个时代的作品,都需要把作品放回到那个时代的背景与环境中去,米开朗基罗无疑是那个时代的先锋,读《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从早期的作品渐渐过渡到盛期,最后以耶稣在圣光背景中举起的决绝的手掌收尾,越看越令人兴奋,越看越令人感动。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是多如繁星浩如烟海的,在这样一个天才辈出的时代,每一个天才都可以单独用一部书来讲述,想比起上古时代资料的缺乏,相比起中世纪时期的单调与幽暗,文艺复兴简直是一场震耳欲聋的摇滚演唱会,而米开朗基罗就是最后压轴的巨星,在结束后回荡着一声声激动的 Encore……

16.03.30/中午
于 T.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