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史蒂夫·乔布斯传》

2025年8月4日 · 2 days ago

Some notes from July 28 – August 1st.

1. 重读《史蒂夫·乔布斯传》

2011年十月,乔布斯去世19天后,他唯一授权的传记由好友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出版了。那时候我刚开始接触苹果平台的开发没多久,和所有果粉一样,听到乔布斯去世的消息十分难过。这本传记我第一时间买了,读完后只是单纯佩服他精彩的人生。

转眼十多年过去,读完《Make Something Wonderful》之后我想重读一遍这本传记。他的故事仍是那么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波澜壮阔,就像他的情绪和热情一样难以平静。

他不是一个工程师,Apple I是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做的;他也不是一个设计师,回归苹果后的很多想法是强尼·艾弗(Jony Ive)提的;他更不是一个广告人,一系列苹果载入史册的广告是李·克劳(Lee Clow)的Chiat/Day团队做的。

但所有与乔布斯共事过的人,在经历痛苦、怒骂与混乱后,如果最终选择留下,都会发现自己被他逼出了超乎想象的成果。有人说这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吧,但他们确实做出了Macintosh,做出了iPod,iTune,iPhone等一系列改变世界的产品,别忘了还有Pixar。

当主流科技公司纷纷生产毫无品位的产品时,只有苹果,做出了充满艺术感的作品。可以想见,如果没有苹果,没有乔布斯,这个世界将有多么无趣。

在我阅读的新版本中,作者在后记写到,本书出版后有很多人会对他发表看法:

还有第三类读者。时不时地,会有一个男人——是的,通常是一个男人,面带自鸣得意的微笑,大摇大摆地走到我面前,然后说:​“我读了你的书,我想让你知道,我跟乔布斯一样。​”我自觉好笑,但会不动声色地问,你哪里跟他一样?他们一般会这么回答:​“如果我手下的人做得不好,我就会直接说他们真是垃圾。我也不会忍受B级选手。​”这时我会微微颔首,心想:​“那你发明过类似iPhone的东西吗?​”

2. 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白日梦想家》:Stop dreaming, Start living

《白日梦想家》(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主角Mitty是在一《Life》杂志工作了十多年的胶片洗印经理,经常放空做白日梦。

直到最后公司被收购,他的职业生涯迎来危机,终于放下一切踏上冒险之路。格陵兰,冰岛,跳海,火山,滑板,直升机,他的白日梦突然之间变成了现实。

最近我又看了一遍这部电影,然后在小红书上被推荐了这张电影胶片书签。到手后感觉比我想象的有意思。

不过最近又开始用电子墨水屏读书了,纸书先放一下,过一阵子再试试看这套书签好不好用。

3. 因为要用微信读书买了文石Leaf 5

以前我不用微信读书,因为Kindle阅读器的硬件性能领先,而且当时能买中文书。微信读书的社交功能是我不需要的,也是我觉得特别打扰我的,就一直没用。

Kindle退出中国之后我就一直买实体书,最近觉得太占地方了,于是在iPad上用微信读书看完了两本,觉得体验不错,于是买了文石的Leaf 5专门读书。

微信读书虽然社交功能太分散读书人的注意力,但它可以把所有社交功能全部关掉,而且能用“假书架”代替真实书架展示给别人。

我拿到任何一个读书产品第一件事就是关掉“最受欢迎的划线”Popular Highlights功能,不希望被这些所谓的“受欢迎”的东西打扰我的阅读。Kindle和微信读书都支持关闭,但微信公众号不支持(只有作者可以关,读者没法关),比较可惜。

文石这个阅读器我用起来感觉不错,说明现在各家硬件已经都跟上了,他们的系统基于Android,还做了一些微信互传,接入第三方书城等非常实用的功能。这些都是Kindle没有的,用着比较方便。

不过文石的品牌名太复杂,不太利于用户记忆。他们有“文石”,英文Onyx,电子墨水屏阅读器产品线BOOX,具体型号Leaf 5,是有点过于复杂了。

另外是它的配件生态不如Kindle丰富,所以我买了官方做的磁吸外壳,至少品质应该有保证。

这台Leaf 5的性能不错,响应速度快,使用微信读书的墨水屏专用版,既能看微信书城的书,也能导入自己的书,非常方便。

不过今年开始Amazon也不允许用户下载自己买过的书了,非常可惜。以前我买了都会下载下来放在我自己家的书库,这下为了要自己管理电子书反而不得不用一些其他办法了,唉😮‍💨

总而言之,微信读书的体验确实不错,目前中文书库也非常全,Kindle退出之后就属它最强。虽然社交功能花里胡哨,但经过一系列不断关闭之后也能成为一个相对纯粹的阅读工具,还是不错的。

是当前在国内阅读中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书的最优选择。至于其他地区的中文书或外文书,那就得走别的渠道了。

4. 好设计的十个原则,来自Dieter Rams的Vitsoe

由Justin Yan翻译自Vitsoe官网: https://www.vitsoe.com/us/about/good-design

早在1970年代,Dieter Rams就对周遭世界感到担忧:“一个充满形式、色彩与噪音的混乱不堪的世界。”

他意识到自己也是这个世界的重要贡献者,于是自问:“我的设计是好设计吗?”

他的答案体现在他的十条好设计原则中。

  1. 好设计是创新的

创意永不枯竭。技术研发经常给创新设计带来新的可能性。但是创新设计必须与创新技术一起发展,设计的创新并不是目的本身。

  1. 好设计让产品变得好用

人们购买一个产品是要使用它的。所以产品必须满足某种标准,不仅是功能上的,还包括心理上与美学上的。好设计强调产品的实用性,同时摒弃一切可能干扰的因素。

  1. 好设计是美的

一个产品的美感品质也是它实用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我们每天使用的产品最终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感。但只有那些被良好实现的产品,才能称之为美。

  1. 好设计使产品易于理解

首先,产品要有清晰的结构。更进一步的,产品自己能“说话”。最理想的是,产品无需说明,能自我解释。

  1. 好设计是内敛的

实现某种需求的产品就像工具,它们不是装饰品,也不是艺术品。所以,它们的设计应该保持克制与中立,给用户的自我表达留出空间。

  1. 好设计是诚实的

好设计不会让产品看起来比实际更具创意、更强大或更有价值。它也不会试图用无法兑现的承诺去操控消费者。

  1. 好设计是持久的

好设计避免追逐潮流,因此不会过时。与潮流设计不同,好设计可以历久弥新——即使在如今这个用完即弃的社会。

  1. 好设计注重每一个细节

任何一个细节都不应是随意的。在设计过程中的用心与精确,是对用户的尊重。

  1. 好设计是环保的

设计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好设计的产品应该节约能源,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最小化物理与视觉污染。

  1. 好设计是越少设计越好

更少,但更好(Less, but better) - 因为它关注最重要的部分,甩掉一切无关紧要的累赘。

回归纯粹,回归简单。

5. Good design is aesthetic

“The aesthetic quality of a product is integral to its usefulness because products we use every day affect our person and our well-being. But only well-executed objects can be beautiful.”

  • Dieter Rams

确实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