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影夜读 #123 川端康成 — 《古都》

2016年5月21日 · 9 years ago

每周读书 #123 京都啊,京都——《古都》

没有东京银座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京都最多的是古色古香的低矮和屋。银阁寺前低吟浅唱的樱花小溪,祇园周边熙熙攘攘的古街窄巷,清水寺里俯瞰京都的崖边舞台,多少年来,京都作为日本天皇的居所,保留了许许多多日本传统之美,这种美是一脉相承的。二战期间东京和京都都遭到毁灭性打击,东京在战后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而在废墟上新建起来的京都却保持了日本传统的样式,仿佛缓慢行走的古老电车,开过身前留下叮叮余响,又似龙钟老人,走起路来步履蹒跚却踏出黄花朵朵。京都的地铁很糟糕,京都的公车直到几年前才终于让 IC 卡通用,在这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国家里,京都真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1961 年川端康成已 62 岁,他动身前往京都,开始小说《古都》的创作,7 年后凭借这部作品以及《雪国》、《千只鹤》,拿下 1968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相比于前面两部作品,《古都》这部小说没有爱情故事,也没有性描写,《古都》的主角是京都绸缎庄老板捡来的女儿千重子,故事在落樱凄美的晚春开始,这位正值青春年岁的多愁的少女,为自己的身世感到悲伤。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她遇到了自己的孪生姐妹,而这位妹妹的遭遇与自己截然相反,她被杉木场的主人收养,在山里常年做着辛苦的体力活。

《古都》的故事感十分平淡,川端康成的小说一贯故事性都不会很强,不会像畅销小说好莱坞大片一样追求各种酣畅淋漓的刺激。川端的文笔就像静静流淌的小河,没有波澜万丈,只有涓涓细流,沁人心脾。《古都》的美可以说是作家的最高代表,作者为了写这部小说特地在京都生活了一段时间,京都是日本传统节日最多的地方,日本的节日都称祭,有些节日是真的从古代流传下来,也有一些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人事而由后世创造。一直到今天,京都还有所谓的“京都三大祭”,分别是葵祭、祇園祭和時代祭。京都古刹神社遍地,这些节日构成了京都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天你在京都旅行,还可以看到穿着和服的女子,非常大方,在国内穿着汉服怕是要惹来不少目光。

《古都》这部小说的成就主要在日本人独特的审美,物哀,幽玄,侘寂,这三者是后人研究日本文学时给总结的三种审美观念。《古都》的物哀表达很明显,明明是落英缤纷赏花的好时节,多思的少女却发出“多么凄美”的感慨。千重子在整部作品中都是忧愁的,赏花愁,看节日游街也愁,与妹妹相见愁,与妹妹分别更愁。

日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这点与中国是类似的,但是比中国的文化要更加地保守含蓄一点,以至于很多时候非常难以读懂对方想要表达的真正的意思。川端康成的隐晦是出了名的,在这部小说里,他也是用自己一贯的手法,把人物应当如何表现直接表现给你看,不加修饰说明,以至于一下子你可能就傻了眼不明白角色做出这个动作说出这句话是意欲为何,还得倒带再看一遍。但是这也是作家的魅力之所在,所谓欲言又止,便是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在提及千重子的母亲对父亲的态度时,其母亲刻意不提起其父不喜欢的话题,轻描淡写地带过,既体现日本传统女性的温柔体贴,也体现男权社会男性地位的不可一世,更体现其母的软弱的形象。读者可以不必在意识中想到所有这些事情,但是读过就肯定会留下这位温柔软弱的传统日本女性的形象。所谓小说塑造人物的诀窍,与其直接写出来人物多么多么厉害,还不如写他都做了些什么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古都》提及的京都的节日是非常多的,三大祭自然是重点,作家把三大祭写得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再加上许多熟悉的京都的地名,古寺神社的名字,在清水寺舞台看京都的日落,“春天,西山柔和的暮色,几乎把京都的半边天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霞光。”如果不是在京都生活过,对京都的各种文化古迹有所了解,是没办法把这些东西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不止是节日与古寺,连当地人请七尊布袋神回家,每年初午一尊,中间如果家里死了人就要重新来过这样的细节都写了出来,读来仿佛坐在京都小屋的庭院里,在树影摇曳之间听着风声鸦声流水声,京都啊,京都!

京都的美是素雅的,仿佛给人一种荒凉的病态的感觉。在幽雅的小路间转角晚霞披上天空,沉静如落叶坠地,清雅似檐雨初霁,京都的美是透着日本传统文化的美,是皇家常年式微的哀伤,是尊敬神明的虔诚,是古都朴素的尊严。

川端康成的这部《古都》是获奖三部作品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毕竟写的是京都,毕竟写的是日本最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地方,而且是优雅的传统。不是叫做传统的就是好的,也不是所有的老物都能叫做传统。

16.05.19/夜
At Aloft, Cupertino, CA